人群中爆发一阵嘈杂,每个人都焦急地想知道自已的名字是否列在那份名单之上,尽管其中不乏一些人显得自信满满,比如王林对面的许承,他脸上的微笑未曾褪去。
“请大家静一静,”那位萧姓老者蹙眉喊道,“我将首先公布位列第三的吉穴。”他心中暗自叹息,现今风水师们的修养似乎大不如前,急功近利之风盛行,仅第一轮筛选便已淘汰了半数参与者。
随着萧姓老者的话语落下,人群渐渐归于平静,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期待着揭晓的那一刻。同时,嘉宾区域内的众人也不由自主地挺直身子,同样迫切地想要知晓这三大风水宝地的具体位置。一时间,整个会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这位萧姓老者身上。
“那么,排名第三的风水宝地便是编号第十八的穴位,它被称作‘三水汇聚局’。初见之下,或许有人会纳闷,此处显然并无水流痕迹,何来‘三水’之说?”
萧姓老者言毕,人群中不少人纷纷点头,显然他们望着编号为十八的图幅——一片看似平凡无奇、毫无水流迹象的田野,心中满是疑惑。
“这‘三水交合局’之名从何而来?诸位可有看出端倪?”莫咏星边说边翻到第十八张图片,反复审视,却无论如何也无法从中捕捉到“三水”的踪迹,不禁心生困惑。
莫咏星的询问似乎并未能得到解答,周围的几个人同样茫然地摇头,专心致志地审视着手中的资料,却依旧找不着那所谓的“三水”痕迹。
“此处所言‘三水交合’,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三条水流交汇,”萧姓老者见状解释道,“请大家试着想象,若将画面上那片田野上的禾苗遮去,留心观察留白之处,又能发现何种景致?”
"将所有禾苗遮掩起来?
"莫咏星依言用手比划着遮住图上的禾苗,刹那间,他的双眸猛地一亮,难掩兴奋地转向身旁的张华低语:
"我明白了,你看这从三面山峦曲折延伸至田野的田埂线,难道不就是所谓的‘三水交合’吗?
"
"正是如此,此乃‘三水’之奥秘,三水交汇,本是聚财集气的上佳风水格局,但因其田埂易于人为损坏或改变,故而只能屈居第三。选择此地作为风水宝地的共有六十二位同道。
"萧姓老者话音刚落,人群中便显现出各异的反应:有的恍然大悟,有的面露惋惜,有的则喜形于色,亦有人不为所动,静静等待下文。
对于这“三水聚合”的风水之地,王林仅寥寥几瞥便已了然于胸,因此脸上并未流露出过多的惊讶之情。他内心完全赞同萧姓老者的见解——这一由人工形成的“三水聚合”格局确乎易于受损变动,将其列为第三实属合理。
"现在,我将揭晓位居第二的风水宝地,请大家翻开图册至第二十八页。
"
翻书声此起彼伏,伴随着一阵阵“哗哗”响动,众人迫不及待地将册页翻至指定位置。然而,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一座荒芜贫瘠、无草无木的孤山,两侧更无山脉相依,正所谓“孤峰不藏龙”,这样的景象实在难以让人联想到任何风水宝地的特质。
许多人心里暗自揣测,这恐怕又是某种视觉误导,于是更加细致地在图片上探寻线索。遗憾的是,这座荒凉的孤峰上稀疏的树木几乎难以提供任何线索,任凭他们如何观察,仍旧无法揭开其隐藏的“风水”之谜。
"有云,'孤峰不育,葬之则祸及裔亲',此乃风水学中的警示之言,诸位或许诧异,为何我会视此地为第二佳选?
"
萧姓老者洞悉了四周疑惑的目光,无奈地微微摇头。时下,许多风水从业者过于拘泥于传统教条,一见到图中所示乃孤立山峰,便即刻摒弃深究,殊不知,真正的奥秘往往潜藏于这些看似不合常规之处。
"世间万物皆非绝对,风水之道,尤为变幻无穷。此孤峰诚然不宜安葬,但诸位可曾留意到峰脚之下,那片随风轻摆的芦苇荡?
"
经过一番仔细端详,一位风水师猛然醒悟,兴奋地一拍桌面,高声道:
"此所谓‘风聚之地’也!
"
"风聚之地?
"众多风水师闻言,面面相觑,对这一新奇提法颇感好奇。
"风聚之地?
"众多风水师闻此言,再次细细审视,不久便陆续点头,显然对那位同行的见解表示赞同。
"正是如此,此峰坐向为甲山子向,若以卯时葵水精确定位,风口中所指恰为那片芦苇荡。此等‘风聚宝地’在风水布局中极为罕见,正所谓‘一撮风’格局。
"萧姓老者肯定了先前那位风水师的分析,进一步阐释道。
"确实,一时疏忽,竟未察觉此中奥妙,这‘一撮风’实为难得的风水瑰宝。
"众多风水师感叹连连,言语中难掩错失良机的懊悔与自责。
"萧大师,您能否为我们详细解析一下‘一撮风’这一风水概念?诸多大师的讨论让我们这些外行人听得云里雾里,甚是困惑。
"嘉宾席中,一名中年男士起身向萧姓老者恳切发问。他的疑问无疑代表了在场多数非专业人士的心声——风水师们一点即通的奥秘,在他们看来却是如坠五里雾中,尤其是为何那片看似不起眼的芦苇地竟能成为风水宝地,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萧姓老者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后,缓缓启齿道:“风水学中有云:‘孤峰不纳骨,纳之伤族亲’,其后尚有一句,曰:‘孤峰不纳骨,纳之风自聚’。此中之‘风’,即是我们所说的一撮风。诸位请细察,这片芦苇地坐落在峰脚凹陷之处,前方又形成一个半椭圆的坡面,恰似迎风之口。风经此地,分束而入,正如人发之束束分明,此即所谓‘一撮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