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胜利美食节 > 第五十七章 炸鱼薯条(第1页)

第五十七章 炸鱼薯条(第1页)

富足的腐国人究竟为何后来成为了美食荒漠呢?

19世纪,腐国人大量喝茶和糖。那肉蛋奶的消费情况怎么样呢?

这个主要看工资的情况。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本书中提过大家都有工作的时候,饭桌上每天都有肉吃,还有猪油和干酪。

工资下降的话,每周可以吃两三次肉,工资比较少的吧,就基本上吃不到肉了,只能靠面包,土豆,燕麦粥果腹。

在大清臣民连草都没得吃的年代,腐国工人每个礼拜都能吃上肉了。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腐国工人的伙食水平相当可以了。

然而,当时腐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是比较恶劣的。大城市,基本上是工人聚居的贫民窟。拥挤、破烂,充满传染病和犯罪。他们吃的肉往往也是市场剩下的半腐烂的肉。

所以,工业革命时代的饮食,主要目的是维持“人形零件”的运转,女皇政府的脑筋,主要是让工人吃饱,有力气干活儿。

当时腐国上下层差异大,上层的“高贵”饮食没办法流入下层,产生不了如大土地的“江湖菜”的概念产品。

自然也就没有了美食文化。

这其中产生了一个特别突出的品类就是罐头。罐头本来是法国人明的,可是制作工艺还没那么高,食物容易腐败。

19时纪初,有个腐国商人进行了改良,明了马口铁罐头,铁皮外面镀上一层锡,这大大加长了食物的保质期,也很容易运输。

罐头迅在军队和工人中普及,遍布各大战场和工厂。

到19世纪末,罐头,已经成为腐国人远征的标配。

在三哥和鹰酱的杂货店货架上可以看到各种罐装的西芹、鹅肝酱和松露。对没时间做饭的腐国工人来说,肉罐头是他们重要的肉食来源。但罐头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普通人很难连续吃。连吃一周,就会吃起来像木屑。

所以当时工人吃肉,很难吃到烹饪的菜肴,像红烧肉,回锅肉,牛排这样的。

南美的生鲜牛肉靠冰块儿保鲜,直供贵族餐桌,普通牛肉就地腌制,或者做成罐头,喂饱工人。不过再怎么难吃,它也是肉的,总比饿肚子强。

而且总体上看罐头还是丰富了工人的餐桌,像肉罐头、鱼罐头、水果罐头、蔬菜罐头,都是那一时期涌现的。

除了味道差,早期罐头还有毒,没有封罐机,靠熔化的铅锡封装,吃多了容易铅中毒。

1845年,英国准备开辟西北航线,皇家海军两艘最先进的军舰负责这次行动。远征队在北极遇到了极寒天气,最后全部失踪。美剧《极地恶灵》说的就是这件事。

当时补给主要就是靠含铅的罐头,后来人推测,可能是队员吃了罐头,集体铅中毒,做出了错误决策。这可以说是早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了。

腐国人看待食物,从罐头这个就可以看出来。腐国人看食物是一个制造业从业者和贸易者的眼光。

他们先要考虑的事情是便于贸易,便于储存,便于长途运输,至于口味儿上,勉强过得去就行吧。

腐国国人自己的饮食就长期处于“满足社会刚需”阶段。能吃饱,能保证相当的营养摄入,却吃不好。

最出名的食品,带有了强烈的工人阶级口味,就像炸鱼薯条,被称之为腐国国菜。

大土地的人可能会疑惑,这玩意儿就算好吃,也不至于成为国民级的美食吧,这也太简单粗糙了吧?

其实炸鱼薯条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主要还是适应了工业时代的生活方式。

19世纪后期,冷链物流技术进步,新鲜鳕鱼进入了人口稠密的工业区。搭配上油炸的土豆,制作起来方便快捷。

在路边随便起个摊子就行了,炸鱼薯条一般是用油墨报纸包裹的。

工人的买了一份儿之后,一边儿走一边儿事儿。有油水、有荤腥、有墨水、顺便看一看新闻小报。

着急的还能外在到厂里吃,非常方便,于是一下子风靡了。

其实,这也就是工业社会的展趋势。

就像大土地早些年的泡面、近些年的预制菜,都是方便快捷,但也谈不上什么美味。

《雾都孤儿》就描写过伦敦的炸鱼薯条制作环境脏乱差,和理店、咖啡店、啤酒店混杂在小空间里面。

当时的腐国饮食,就如同腐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存在鸿沟,上下层,饮食高度隔离。大部分英国人一辈子对于口味儿没什么要求。

后来到了2o世纪,这个趋势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强了。为什么呢?

因为两次世界大战把上层饮食也给拉下水。一战二战,腐国都实行过战时配给制,人们要定量地分配食物。

上下层吃的差不多,总体上挺公平。尤其是工人阶级,不仅没挨饿,体质反而更强了。

1942年的时候,腐国的普通人每周最低可以获得价值o。o5英镑的肉、112克培根、56克奶酪、56克黄油、112克人造黄油、1。68升牛奶、56克茶叶、224克糖,还有一个鸡蛋。

到1945年,无产阶级的儿童明显长高了。实行配给制之后,腐国的工人阶级是非常振奋的,吃上比之前更有营养量更足的食物。

但是配体制最大的缺陷就是单调,永远都是那么几样,再好也会吃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