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惠惠说的也有道理:
“在滨江这个小地方,不当公务员不好生存,但当公务员自己又被体制拒之门外。去上海这种大地方,就算不当公务员,机会也多的很,而且能够真正磨练人呢。”
看来,强惠惠并不象之前有些人说的那么娇弱啊。但外面的传言就是空穴来风吗?
除了强卫兵12o个不愿意,早就“未雨绸缪”准岳父强局长不是觉得枉费了自己的心思,而是不忍自己的掌上明珠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中新两地奔波后又再次远离自己。何况自己年事已高,自己要看着宝贝女儿嫁人生子。现在一切条件都成熟了,而如意郎君就在眼前,该是自己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宝贝女儿却要去看看大世界?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此去有什么后果,谁也无法估量啊!所以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却也很纠结。
而从小被父母溺宠惯了的强惠惠却只把注意力放在说服自己男朋友身上。当她看到强卫兵一直举棋不定、若有所思的样子,计上心来干脆直截了当地直戳他的“软肋”:
“卫兵,我不就是之前闪婚过没告诉你吗?我现在已经是你的女人了,我决没有二心的,之前的事该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我之所以这么坚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虽然是修的是法学硕士,但骨子里喜欢的却是记者的职业。虽说文笔不能与咱们学校所谓的‘三强两颜’中的强勇、颜如玉齐名,但我在新加坡几年学习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也颇有起色的。象我这样的在滨江求职有点不对口或者大材小用的人,在上海可能就不一样了,那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什么鸟都可以生存啊。”
一席话,说得前卫兵不好意思起来。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强卫兵最终还同意了强惠惠去上海展的要求,但最多只给三个月!三个月后不管展得怎么样都必须再回滨江;至于回滨江找什么工作再想办法。
即便条件这样地苛刻,强惠惠还是选择了义无反顾地投奔大上海来试试自己的身手。
就这样,几天后,强惠惠娇健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前往大上海的高列车上。
一到上海,强惠惠马上就有点后怕了。因为上海虽然是中国几百年来的经济中心,虽然与新加坡的城市风格“迥异”,展机会较多,但人才济济、高手如云,每一机会的竞争对手也多哇!如果想在上海马上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除非你有人的能力或经历。所以初来乍到的人找工作的过程中,碰壁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好在强惠惠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她不想让自己一开始就迷失在大上海的如潮的招工应聘人流中,所以她在出门之前就已提前通过自己之前的朋友关系大致打探了一些比较有用适和自己招工的信息。
所以在她在上海的第二天,就有一家挂靠某司法机关杂志社“勉强”答应着,让她做没有薪水的实习记者的机会。
就算是进入上海的切入点吧,强惠惠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
刚进杂志社,强惠惠就现这儿就是一个小社会,而自己却只能做些打杂的事。
一来二去的,自己就成了社里大家都喜欢使来唤去的“便利贴”。
当然,对于一个留洋的法学硕士、一个内地某市财政局局长的千金受此“委屈”,搁谁可能都受不了。但外表柔弱的强惠惠毕竟在卫兵面前夸下了海口“要呆上三个月磨炼磨炼的”,如果就此收手岂不。。。?
担心是多余的,毕竟强惠惠在新加坡呆了好几年,内心的强大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
一个月的实习期转眼间就快到了,虽然强惠惠很努力,可她稿的数量还是非常有限。
杂志社的姐妹中有人悄悄地“忠告”强惠惠:得想点路子,照这样下去,等不到三个月的,生活的压力都会压得你等不到公司来炒你的,你好自为之吧。
原来大上海的竞争真的是比想象中的还要残酷啊!
就在强惠惠忐忑不安的时候,杂志社主编竟主动约她谈话了:
“杂志社为了应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下月起决定另辟蹊径,在杂志上开辟专门版面,为逝者撰写悼词,以此向家属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你一个新人,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工作也很努力,我也一直看在心里,但在咱们杂志社历来的规矩是稿量决定一切啊!从目前情况看,似乎一切都对你很不利。如果你想继续留下,我倒是想把这个机会优先考虑给你,让你一个人去试着做做这整个版面。社里不是没有人知道这事,也有人掂记着找过我,我这样做也是有压力的。这事成了咱们皆大欢喜,你可以继续留下来做不说,提成费用不会比其他人低的;不成就当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掂量一下自己份量的机会。你看如何?”
“好!我愿意做。”本来以为主编是出于礼貌劝退自己的,没想到竟冒出这么个不是机会的机会,但对于强惠惠而言,这恐怕也是最后的机会,能这么不识抬举吗?否则留下来的借口都没有。所以她当然只有“痛快”地答应了主编。
就这样,强惠惠终于可以继续待在杂志社继续干了,但干的却是无人愿碰的祭文版主!
强惠惠暗暗誓: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干,反正这是自己的最后机会了,一定要使出浑身的解数干出了样儿来!让身边的同事们刮目相看!也不辱没主编对自己的“栽培”!
不是还有两个月吗?好好努力吧!否则只好兑现对男友强卫兵回滨江的承诺!但这对强惠惠意味着什么呢?这等于直接宣判了一个留洋的法学硕士的职场失败啊!
这当然不是强惠惠想要的结果。所以不管怎么说,两个月内怎么也要把这个祭文版做起来,不能让自己饿死在上海滩,更不能带着遗憾和挫败感离开这儿。
然而,现实却并没有马上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展。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两个半星期、三个星期,三个多星期过后,强惠惠的祭文版依然没有开张!
更让强惠惠“雪上加霜”的是,原来与她一起租房的女孩听说她的职业后觉得不怎么吉利,随便找个借口就搬了出去。
没办法,强惠惠只得一个人承担起全额房租。
但面对越来越窒息的时间压迫感,“寻寻觅觅”的强惠惠仍旧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仍旧恪守着“不到最后一刻不想放手”闯荡誓言。
强惠惠的执着让老天爷也好像心软了,不得不抛下“橄榄枝”。
两天后的一个中午,强惠惠像往常一样,来到殡葬用品一条街“寻找”客户。
忽然,她听到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人正吆喝着他的伙计们去殡仪馆布置追悼会现场。
“追悼会?”她眼睛一亮,最需要祭文的不就是追悼会现场吗?!而且,那些悼词肯定是逝者家属精心准备的,自己何不去看一看、听一听呢?说不定对自己有帮助的。
果然,经历过现场感受的就是不一样!
这一听,也使强惠惠终于明白了:好的祭文必须“情真意切”,让家属“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家属们的共鸣啊!
苍天不负有心人。
强惠惠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盼来了自己的第一单业务。
那天上午,一位王先生给强惠惠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太太两周前病逝,这些天来他一直沉浸在痛苦中,决定在杂志上登祭文纪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