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听到服务员的尖叫时就已经心中有数的强勇,此时强抑住内心的喜悦,当着众人的面拿出自己在学校的招牌动作“双肩一耸,两手一摊,小嘴一撇:嘿嘿!”
强勇滑稽可爱的样子,好像让时光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滨江企管学校“新闻协会”风光不二的日子;虽然被权威媒体--南方日报“曝光”的今天这么轰动的“新闻”讲的就是王教授和同学们在一起过教师节的事,然则当事者的大家除了被上新闻还有点被兴奋!
王部长不知什么时候也挤了进来。只见他夺过一张报纸,正好在醒目位置看到了关于今天即将生但还没有生的“新闻”,手指轻摇,嘿嘿两声,嗔怪不已:
“好你个强勇啊,这么大的事也不跟我商量商量一下?再不然,咱们也得配个象样的图片嘛,那不是让大家伙更露点脸?”
“不错,不错。强勇这回把自己的优势挥到正处了,我看这回强总的心思没有白费啊!不光是深圳的人民能看到这些,怕不是报纸行到哪,哪儿就都知道了啊!”
。。。。。
哗哗哗,同学们不等王部长的话说完,便不约而同地象在学校一样鼓起掌来。
“这么热闹啊?是欢迎我么?”随着同学们的掌声歇住,一个爽朗笑声突然响起。
“强总,让您费心了!快来,坐!”王部长当然知道是谁来了,他满脸堆笑,边说边来个急转身,大踏步向门口迎上去。
纷纷让道的同学们再次响起了更为热烈的掌声。
“王教授,不,王部长,报纸我刚才也看到了,怪事,我赶过来的路上,有人打电话给我说:厂里的员工们也有人看到了!哈哈哈,这影响好大啊!好哇!咱厂里花点小钱,就有大报纸肯替咱们天明家具厂做免费的广告,划算!划算!咦,我们的大作家强勇呢?”强总一把握住王部长的双手,抖了又抖,兴奋之情不觉溢于言表!
不过,大好的局面来之不易,起码得当面口头表扬一下以一己之力让天明家具厂能够在媒体面前偶露峥嵘的“功臣”了。
强总亲自驾到并指名道姓地,强勇自然不敢怠慢。刚刚耸下的两肩装了弹簧似地瞬间弹回来,笑着向强总伸过手去,弱弱地来了一句:
“这次没怎么整好。”
“哈哈哈。”
“整好了,不就整到北京去了?”
。。。。。。
强勇的不无幽默的方式,立马就被强弱不匀、声道各异的混合笑声所淹没!
强勇“不按常规出牌”的冒然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影响之深之广远非当时天明家具厂上下员工津津乐道的那样。这也是头一次,大家见识了强勇在滨江以外的广东地域,而且是在机关“喉舌”“大放异彩”,不仅王部长和同学们加深了对强勇文字功底的印象,也让强向西见证了学生军的力量,甚至重新审视起当初自己的决定(不直接把强勇调到总经办当自己的助手)是否得当。
当然,最为重要是的,这事居然让强总在跟老元们的周旋中增加了无形的筹码。
是的,原本由强总精心策划的教师节已经透着乎寻常的气质,强勇的“强行出头”似乎不经意地将它推向了高潮,推向了“巅峰”。
其实,本年度的教师节过程固然“精彩纷呈”,然则热热闹闹的这一天过完以后,一切便趋于平静。不,是被重新响起的机械声所掩盖,临了好像就只剩了天明家具厂员工们茶余饭后对强勇的文笔精华的如潮好评。
当初正是折服于强勇的文采而放弃家里的工作安排来天明的颜静,原本已经知趣地接受了强勇与颜之夏相恋的现实,而这次强勇的展示的“新能量”再次激活了她的“爱慕之心”,她几乎变得不可理喻地向颜之夏吹起了争夺强勇的疯狂号角。
颜静已经顾不得女孩的矜持了,直接将一封包含个人情感的情书甩在强勇的办公桌上,甚至直接在强勇的上下班路上截胡他,“强硬”地讨要一个“说法”。
天底下总有这样的人儿,当你爱着他的时候,他却爱着别人。这叫什么,这叫:纵然落花有意,然则流水有情啊!
所以强勇很快就与颜之夏结成了“攻守同盟”,很快就让可怜的颜静“无功而返”。
彻底丧失“斗志”的颜静,几天后就绝望地选择了辞职,来逃离这个让她遍体伤痕到绝望的天明家具厂,逃离从未给自己一丝机会的“坏人”强勇。
热热闹闹的一切,似乎又回归到生活的真谛“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个主题上来。
然而“波澜不兴”的日子,并不是强勇想要的。
想当初,强勇在学校每天象紧满的条一样,最大限度地释放着自己的能量,虽然辛苦但很充实,所以总有一种“风风火火”甚至有点“叱咤风云”的感觉。
而现在,当自己的工作稳定下来,当自己的感情稳定下来,自己就很像是一名自己都找不到的普通的天明家具厂的员工了,直到教师节那一天的“冒然行动”。
强勇深信:惟有拿起笔杆的时候,才会显示出自己的非常人所能期企的级能量。
所以自从教师节在《南方日报》了“得手”后,强勇总是“意犹未尽”,总想试着再次寻找个合适的主题在更高档次的媒体上“锦上添花”。
因此工作之余,强勇开始关注起从前并不怎么热衷的厂长办公室里免费、供人随时传阅的省内外各类报刊杂志。
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收获”不小。
没几天,强勇就在《工人日报》不太引人注意的一角,欣喜地看到了由《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等五大权威媒体联合征文《当代优秀共产党员风采》的重要启事。只不过,掐指一算:投稿截止日期却只有区区的两天时间!
对,这不是正好有现成的写王教授这个老共产党员带着一群学生南下集体打工的题材么?只是留自己创作的时间太短了!而且要求还更高呢!
不,奇迹总是人创造出来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尽管时间如此紧迫,强勇仍然被创作的激情所点燃。
其实这种突击创作的事,要是搁以前在学校那阵,那是再平常不过了。强勇不仅能够攻坚克难“屡屡得手”,文心雕龙还经常有神来之笔。强勇很清楚,自己能够入围同学们的“三强两颜”的口碑圈子并非浪得虚名,要说能够从中“拔得头筹”那就完全得益于自己的笔杆“快”和“妙”。
现如今只能在王教授身上做文章了,但自己对王教授的从前还不怎么了解啊?!看来看来要想“梅开二度”,只有不动声色地去找王教授“套辞”了!
强勇打定主意,就以上次《南方日报》报道的后续报道为由,拉着王教授回忆式“闲扯”了两个多小时。
好了!材料齐了,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材和组织文字了。
如果说上次表的是广东省级的标准,那么这次要上的却是最高级别的国家级的标准了,所以不但题材要新颖别致,文字组织也要得体彰显功力!
这么高的要求,分分钟让人“望而却步”的。但对于强勇而言,似乎开始了就不知道什么的“害怕”,所以他强势下笔,沽沽千言犹如行云流水。
强勇把王部长这个在教学上硕果累累的优秀共产党员、退休后放弃学校返聘的优厚待遇、挥余热,义无反顾地带着一群刚毕业的学生前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开始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新课题,为滨江市企业管理学校毕业生集体自谋出路开创了一条新颖而又充满魅力的宽阔新路子一点点写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