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皇帝只是平时和下人们与民同乐一下,那还好说,自己去捧捧场,或者在皇帝结束之后去捧捧场就得了。但是现在这件事情的性质完全不一样啊!要知道刘协打扫的是什么?是诸侯们的呕吐物!换句话说,这群诸侯不仅没把自己创造的烂摊子收拾了,还留给了皇帝!甚至让皇帝亲自下场打扫了!
这要是让史官或者哪个不开眼的家伙给记录下来了,那这群诸侯无论生前有多么大的贡献,死后都注定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您算老几啊?敢让皇帝给你打扫卫生?!
公孙瓒和马腾在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连鞋都顾不上穿,就朝太守府这边赶了过来。要知道公孙瓒和马腾原本就是边鄙之人,这辈子能得到一次面见皇帝的机会都非常不容易,更别说是和皇帝在一块吃饭了。
可是他们现在不仅没大没小的在皇帝面前喝多了,甚至都没去主动收拾那些烂摊子,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了!这要是让边地的那些士族知道了,不得骂死他们?尤其是公孙瓒这种本来和士族关系就不好的,如果这件事情传回了幽州,都不用别人出手,仅仅只是那些士族就足够把公孙瓒给生撕了!
当他们来到太守府门前的时候,通过大门直接看到了里面正打扫的不亦乐乎的刘协。如果现在进去,那就是打断了刘协正在做的事情,万一惹得刘协不高兴……那不行!可是不进去,站在门口这像什么话?
紧急时刻,还得是读书人脑子转的比较快。孔融“啪嗒”一下,带头直接跪下了,一边跪还一边磕头,嘴里念念有词的数落着自己的罪行,仿佛孔融是哪个十恶不赦的大恶棍一样。
要知道这里是太守府的门口,不是太守府的内部,附近人来人往的,如果不是这件事情干的实在太容易授人以柄,他们又怎么会如此失态的聚集在这里呢?让他们在这种人来人往的地方一边磕头一边骂自己,这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可是不这么做吧,他们还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只能学着孔融的样子,磕起头来。磕着磕着,某些人心里的想法就变了。说到底这件事情并不算大事,刘协也根本不需要亲自去做什么,交给下人们是完全可以的。根据礼制,每一件事情都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这是刘协不合礼制啊!
当然,他们肯定是不能这么说的。不过这件事本身是一件小事,这肯定是没问题的。于是某些人便开始暗中将自己认罪的措辞加以修改,逐渐的开始在暗中指责刘协,言语之中尽是他们在刘协的淫威之下,迫不得已放弃了士人的身份,向权威低头的委屈。
如果刘协不能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不能将某些诸侯的嘴给堵住,那刘协亲自打扫的光辉事迹,就将演变成年仅九岁的少年天子城府极深,利用手中的权力迫害对社稷有功的功臣,到时候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可就是刘协了!
袁绍和袁术忽然觉得,如果自己能利用好这次机会,未免不能将袁家的地位抬上一个台阶!
可以说现在只要刘协出面回应这群诸侯了,那到时候无论刘协说什么,都能说是刘协在掩盖自己的行为,是欲盖弥彰。不过很可惜的是,刘协他是真的没想那么多,他也真的只是在打扫卫生。
在得知诸侯们跪在外面之后,刘协还以为是这群诸侯反省了,知道来帮自己打扫了,心里还很是欣慰。于是便花费两个仇恨点的重金,换了五十套扫帚、簸箕以及五十个拖把,交给诸侯们使用。
袁绍和袁术看着护卫们抬出来的这些打扫工具,都愣住了。自己都这么有诚意了,难道刘协不应该亲自出面,说自己无罪,让自己回去吗?怎么还真的把打扫工具给拿出来了?自己总不能真的在这扫地吧?
还不等袁绍和袁术说什么,刘宠和刘备一前一后拿上了扫帚和簸箕,开始打扫了起来。刘宠是真的禁不起惊吓了,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仅仅只是来觐见一次刘协,居然能生这么多事情!刘备则是听出了刚刚袁绍和袁术的言外之意,自己身为皇叔,主动打扫更能带动其他人。
两位皇叔都这么做了,其他诸侯就更没有不这么做的理由了。这下轮到袁绍和袁术傻眼了,原本他们想的是把这件事情上升到政治迫害的层面,以此来提升袁家地位。可是刘协这“天真无邪”的举动,愣是将这件事直接定性成了卫生事件。
而且他们现在还没法说刘协迫害他们什么的,毕竟刘协本人也在打扫卫生,甚至还时不时地跑出来倒个水,狼狈的模样比起外面的诸侯来讲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帝都亲力亲为了,他们本来就应该跟上,哪怕皇帝不话,也应该自觉主动的动起来。
在诸侯们纷纷拿起扫帚打算扫扫地,装装样子的时候,孔融则主动拿起了拖把。或许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孔融算不上什么政治高手,政治敏感度也不太行,但是他还没有蠢到连好话赖话都听不懂的程度。
现在孔融是打心眼里认为刘协有中兴之主的气象,下定决心要跟随刘协,因此绝对不能让袁绍、袁术这群人破坏了刘协的名声。孔融作为文人,当今的文坛领袖,最有利的武器便是纸笔了。可是出门走的匆忙,没带纸笔,这该怎么办?
于是孔融便看上了刘协给的拖把。孔融从未见过这种和毛笔很像的打扫工具,也不清楚这玩意该怎么使用才是正确的。但是孔融很清楚,有了这个名为“拖把”的工具,自己便能以地为纸,以水为墨,将刘协的功德尽数书写于太守府门前的地面!
于是在诸侯们打扫的差不多了之后,孔融便拎着自己的“武器”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战场”,开始了独属于他一个人的表演。
说起来孔融不愧是当今的文坛领袖,能站在这里的多少都是读过点书的,但是哪怕是曹操这种文采横溢的诗人,也达不到孔融的程度。一篇洋洋洒洒的汉赋,在孔融不断的“挥毫泼墨”之下一气呵成,其中甚至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停顿。
当这篇汉赋最终完成的时候,诸侯们以及被孔融吸引而来,在远处驻足观看的平民们都还沉浸在孔融的身姿当中。这个时代的文坛魁可不仅仅只是会写文章,礼制所需要的舞蹈孔融也极为精通,人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能将舞蹈和文学创作结合的如此完美的人!
“好好好!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孔文举不愧为孔子后裔,颇有孔子风范!”
这当然不可能是刘协自己能背的出来的,刘协也是第一次见到孔融这种创作方式,一时间也看呆了。还好有系统帮忙,从千古名篇《洛神赋》中挑选出了这么一句能用来描写孔融体态的句子。
本来大家正在惊叹于孔融的文学造诣,忽然被刘协这么一打断,登时觉得孔融的这篇赋似乎也没什么,最起码比起刘协的这几句要差多了。孔融本来也正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被刘协这么一夸赞,忽然觉得自己还差得很远,拎起水桶就要把自己刚写完的赋给泼了。
好在刘协眼疾手快,及时拦下了孔融将要泼出去的手。
“天下才共一石,孔文举独占八斗,朕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卧槽!是谁在装逼!好耀眼!
当刘协说完这句话,诸侯们只觉得这也太狂了,狂的简直没边了!从古至今多少才人啊!文坛领袖之如秦朝的李斯和孝武皇帝时期的司马相如,这都是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现在刘协居然说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诸侯们很想批判刘协这句话,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毕竟刘协刚刚可仅仅只是用一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就镇住了所有人,在诸位能写出在这之上的诗句之前,是没什么资格去批判刘协的。
和诸侯们相比,孔融就更加震惊了。刚刚陛下说什么?说我才高八斗?
孔融一直以来都以才子自居,天下才子有那么多,能被孔融看得上的人并不多。在遇到刘协之前,孔融从未想过,一个人居然能如此妖孽,年仅九岁就先后创造出了《将进酒》和后面这个暂时还没名字的文章。在刘协面前,孔融那点身为文人的尊严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可是就是孔融眼中的妖孽,居然说天下才共一石,自己独占八斗,哪怕是公认妖孽的刘协,也自认不如他孔文举,这是多么高的认可!
想着想着,孔融便掩面大哭起来,这还是孔融第一次,能被认可到这种程度!尽管刘协是皇帝,并不是孔融能比得上的,但是孔融仍旧将刘协奉为知己,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比刘协更懂自己了!
“孔融,愉悦点+1o。”
“孔融,愉悦点+1o。”
刘协没想到,不光是张飞那种粗人容易被感动,就连孔融这种文人也这么容易被感动!而且文人感动起来和武人还不一样,孔融这么一感动就是2o点的愉悦点,这还是在之前从未生过的事情。如果自己能多感动孔融几次,搞不好愉悦点很快就能攒够接下来的几次召唤了。
简单安慰了一下孔融之后,刘协便将孔融以及诸侯们送走了,因为在系统的提示之下,刘协忽然现,自己似乎能进行下一次召唤了,这对于当前的刘协而言无疑是最重要的。
刘协暂时是不太需要武将了,毕竟无论是李存孝、黄天化还是黄飞虎、刑天等人,都能算得上是当世之猛将,只要其他武力值1o5的人不同时出现,那自己的安全就是有保障的。因此刘协认为,自己目前需要的其实是一个内政型的人才,最好是能给自己规划大方向的那种人。
回到自己的房间,将房门紧闭之后,刘协找来纸笔,准备开始进行下一次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