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伺候的连嬷嬷,看到她们几人来了,忙迎了上去:
“几位管事嬷嬷还在和老太太说话。”
几位姑娘便站在廊下等了一会儿。
“奴婢还没有谢过姑娘,”连嬷嬷刻意压低了声音和六姑娘说话:“您送来的药膏,确实好用。奴婢只用了一日,便生龙活虎了。”
六姑娘如水般的眼中,流光溢彩:“能帮得上嬷嬷就好,”她的声音比之前稍稍高了一点:“老太太如何了?”
连嬷嬷面露愁苦之色,“昨夜折腾的一夜没睡,今日早上又胃口不佳。如今,只是强打精神了。”
“我记得,厨房里有个从江南来的嬷嬷,会做些精致又不甜腻的吃食。到时,嬷嬷去找她做些给老太太吃。”
“对啊,江嬷嬷的手艺好,做出来的吃食也不错。”
六姑娘正和连嬷嬷说话,忽听得里面传来了一声高亢的咒骂声:
“我们谢家还不是那般不认账,只知道耍赖的市井泼皮!”
“你拿着这样脏乱的事情来找我,莫要侮了谢家的名声!”
被老太太责骂的安嬷嬷,擦了擦额头的汗,战战兢兢地说道:
“老太太,您也莫要生气。”
“每月都是月末例银,这都是多少年的规矩了。”
“您要改规矩,放到月初去例银,难免会让别人多想。”
老太太青着脸,烦躁地把手里的账本扔到了她身上:
“你放心,谢府不会亏待你们!”
“也不会拖到初一例银的!”
老太太的头,更疼了。
光是谢府,放出去的银子就有上千两。
再加上外面的那些掌柜的分红,这散出去的银子,大约就得有上万两。
而这账面上的银子,才不过百两。
这中间差这么多的银子,要她如何去补!
老太太想过谢家公中的银子支出多,但没想到会支出这么多。
“那这采买的银子?”
安嬷嬷擦了擦头上的汗:
“还是和从前一样吗?”
老太太揉了揉额角,“又要买什么?”
安嬷嬷恭顺地回道:“要买上巳节用的东西,还有一些厨房的吃食。这天气越来越热了,四季衣裳、针线都需要……”
她说的老太太头更疼,心里更烦躁了:
“这事,你看着办吧。”
“是。”
安嬷嬷小心地捡起了落在地上的账本,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连嬷嬷。”
她走到门口,刚好碰到了带着姑娘们进来的连嬷嬷。
她朝着姑娘们行礼,又和连嬷嬷打了声招呼,便离开了。
“安姐姐。”
“这是又要出去了?”
“是啊。听说,上陵城来了几匹时下最流行的料子,老太太吩咐我去看看。”
“那我就不拦着安姐姐了。等你有空了,我去厨房让她们准备点你喜欢的下酒菜。咱们姐俩儿,到时候好好喝几杯。”
“那敢情好了。”
安嬷嬷同连嬷嬷寒暄了几句话,便快步离开了福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