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残月轩小说网>重生田园发家记 一只小胖 > 第四十七章 肉片面(第1页)

第四十七章 肉片面(第1页)

“余嫂子,刚刚我已经让石寅过过称了,一共三十九斤四两,石寅再来称一次”

“不用,不用,万掌柜的为人我们绝对信得过的。”余何氏忙阻止道。

“好好,这干蘑菇轻,而且现在大冬天的正是没有蔬菜的时候,五十文一斤,余嫂子觉得这个价格怎么样。”

余何氏满意的点头,“万掌柜,你出的价都是高的,很是照顾我们,没想到能卖这么贵,哈哈哈。”

“石寅,算四十斤的干蘑菇,五十文一斤,给余嫂子拿钱去。”

“好嘞。”

余何氏感慨,“万掌柜,你们兄弟都是好的,我们刚刚也去了锦罗坊,因着这手套和头绳,我们买布料棉花的,万掌柜怎么也不收我们银子,真是”

万云生说道“余嫂子,这手套和头绳是你们想出来、做出来的,我那弟弟给府城的东家通了信,还送去了样式,怎么也是占了你们便宜的,万不可这么说。”

石寅拿了二两银子,还把装蘑菇的布袋子腾出来一并交给了余何氏。

“万掌柜,你们这店的伙计真是能干。”余何氏夸奖道。

石寅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傻笑。

一番交流后,余何氏一行人就告辞了。

余何氏他们从食味轩出来时已经过了中午了,余青梅的肚子诚实的“咕噜”叫,余何氏一阵心疼,“今儿个我们在摊位上吃点,热乎乎的,暖暖身子。今儿个布料这些不是没花钱,省了很大一笔呢,还靠这蘑菇大赚了一笔,哈哈哈。”

女人就是喜欢占便宜,余青梅想着,额,自己也不例外,白占白不占。

余何氏一群人都很是兴奋,这在街上吃摊位很稀少,不点们都是头一次。一行人找了个面摊。

面摊就是一个木制台面,上门架着两个大锅,旁边放了三张桌子并十二根凳子,现在过了正午,摊位上就两个人,余何氏一行人一来就占了一桌。

卖面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年纪看着比余何氏一点,“大妹子,你们有什么面呀”余何氏问道。

“大嫂子,肉片面四文钱一碗、素面三文钱一碗。”妇人回答道,还贴心的报上价格。

余何氏一番思索,“肉片面来三碗,素面来两碗。大妹子再给来个空碗。”

“好嘞。”

没一会面条就来了,余何氏把两碗肉片面分成三碗,三个的一人一碗,给了余伟也一碗肉片面,自己和余萍一人一碗素面。

“娘,这肉片面条我在镇上时有吃过,今个就尝尝素面的味道。”余伟说着就要去换余何氏的素面。

余何氏一把按住碗,“我不知道你,抄书抄来的钱都省着给几个的买糖吃,自己舍得吃肉片面”

余伟没办法就吃了。

余青梅懂事的把碗里的肉片各分了余何氏和余萍一人一片,说实在的,这一碗面条好像也就六七片薄薄的肉片,自己分到三片。

余何氏又感到又嗔怪的看着闺女,“自个儿吃就好,做什么夹来夹去。”

余青梅说道,“娘,你和二嫂比我大,我现在这么就有肉吃,以后肯定能吃到更多的肉,你们的时候肯定更没肉吃,那现在多吃一点补补。”

余何氏和余萍一听这话眼眶就红了。余萍的时候这肉是一年到头差不多也就能吃的一片吧,家里穷,根本吃不起。余何氏则想到了何家岙那群贱人,的时候也就哥哥偷偷给塞过肉渣,哎,哥哥。

余伟和两个不点也依样画葫芦给余何氏和余萍夹肉片,把两人感到的一塌糊涂。

余伟摸着余青梅的头深感欣慰,“我们家妹真是棒,给侄子带了好头。我们涂涂和牛牛也懂事。”

“书哪是白念的,这段时间他们几个娃娃可认真了。”余何氏一脸骄傲,“这不,都已经懂得这么多了。过几天就给你们做面条吃。”

不点们都露了笑容。余青梅立马想到了这些内脏,就决定做卤面了。面摊上的这面条,清汤寡淡的,味道就一般,这卤面做成功了不失为一条挣钱路子。

余何氏一行人吃完面条,喝干净面汤,就去镇口等驴车,到家的时候日头也快落山了。刘花在家已经做好了晚饭,一大家子简单用点后,余何氏就把锦罗坊的事说了一下。

“因着这布料送的多,今年我们一人做一套新衣服吧,也是好几年没做过了。”余何氏说道。

“好呀,好呀。”余青梅立马附和。

“你呀”余何氏眼神温柔的、装模作样的瞪闺女。

余何氏开始分配布料,“涂涂和牛牛要上私塾了,这匹天青色的棉布两人一人一半,再大点,以后去镇上念书了做了长衫穿,跟他们叔一样,老大家、老二家的你们自己去分布,这匹布就给你们了;在村里念书穿粗布衣服就行了,这几天就给他们做了粗布棉袄,到时来我这把粗布量去,就土黄颜色那匹好了。”

“好的,娘。”

“你们两个和我就用那蓝色的粗布做了新衣服穿,土黄色剩下的给当家的还有大伟、中伟。这三个女娃娃就用那批鹅黄色的棉布吧,到时我们做的大一点,袖子、裤腿折叠上来,过几年长个了放下还能穿。墨绿色的是给伟的。”余何氏交代道,红色的余何氏一早就有打算,留着先。

分配完毕,刘花和余萍就跟着余何氏去拿布,过年还有十来天,衣服得做起来了,而且今年家里每个人都有,工程量浩大,但心里甜滋滋的。

第二天一早,余伟、涂涂、牛牛吃好早饭就拎着束前往杨秀才家中。

杨秀才,杨启文,已年过不惑,在上余村是很有名气的,毕竟是村里唯一的秀才。不过杨启文并不是上余村人,十年前携妻带子搬来的,隔年在上余村开办了启文私塾,教导村里以及附近村庄的孩子。余伟刚启蒙上的就是启文私塾,是启文私塾开办的第一批学生,对杨秀才很是尊敬。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